除夕至——话习俗,迎新年
楹联凝香,平仄对仗寓吉祥。纸砚生情,提按顿挫送祝福。1月28日(除夕),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各部门精心挑选了书写好的对联和福字,大家分工合作,交流着对新年的憧憬和愿望,寒风虽有,不减冬日里大家其心协力的热情,整个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节日的欢乐。
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,是中华儿女的牵挂。中国年俗蕴藏着精彩而又古老的故事,具有道不尽的风情,新年习俗有哪些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除夕,是岁除之夜,又称大年夜、除夕夜,是除旧布新、阖家团圆的日子,在中华儿女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。在这个最重要的日子,漂泊的游子都要赶回去和家人团聚,在爆竹声中辞旧岁,于烟花满天中迎新春。
灯笼,又统称为灯彩,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、红红火火。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,红色代表喜庆,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。
春联,亦名“门对”、“对联”,是对联的一种,它以对仗工整、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,抒发美好愿望,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。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,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。
包饺子,家家户户在腊月最后一天都会早早地起来包饺子,在众多的饺子中,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,或者有一枚小小的钱币的饺子,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,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。
祭祖先,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,大年除夕夜傍晚时分,全家人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,倒上美酒,摆上菜肴,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表达“慎终追远”的感情。
年夜饭,大年夜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。大家摆满丰盛的年菜,围坐在桌前,共食团圆饭,寓意着阖家团圆。
守岁,又称“照虚耗”、“熬年”、“守岁火”、“照岁”,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。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,遍燃灯烛通宵不灭,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。
2024年,感恩全校师生一路相伴!2025年,我们将继续秉承“以人为本,服务至上”的理念,不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和水平。新的一年里,我们将推出更多符合师生口味的菜品选择,加强食品安全管理,确保每一餐都能让大家吃得放心、满意。同时,我们也期待与大家携手共进,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校园生活。
文字:郭晓娟
责编:徐 静
二审:董现当
审核:李国保